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,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。10年过去,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成就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深有感触地说,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基本经济制度,“两个毫不动摇”夯实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,为增强经济内在活力动力提供了不竭源泉。“自党的十六大以来,我国国有经济逐步摆脱了经营困境,总体上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。中国现在国有企业的数量和比重虽然已经大幅度下降,但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大大增强。”长期致力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研究的著名专家程恩富兴奋地说。他举例说,2002年到2011年,国有企业上缴的税金总额由2926.8亿元增加到16803.9亿元,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由3.36万亿元提高到20.2万亿元,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由2636亿元上升到14989亿元。
程恩富指出:“今年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,近20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,‘两个毫不动摇’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,是我国强国富民的历史选择。”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“国企私有化”、“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”等论调,程恩富认为,从巩固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来看,国有企业不能完全退出所谓竞争性领域,而且这也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
程恩富说,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%以上。2011年1—4月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.1%,民间投资占57.7%。与2003年到2010年平均值相比,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.3个百分点,民间投资增加了22.5个百分点。国有经济参与市场竞争,是从战略性对其布局和结构进行不断调整的必然。“从国有经济的进退来看,我国国有经济并没有只进不退。相反,随着改革的推进,部分由国有经济经营的部门正在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。与此同时,针对社会对国有企业普遍意见较大的领域,如央企参与土地竞价等方面,我国还出台了限制性措施,推动其从相关领域的退出,因此,并不存在所谓‘国进民退’的问题。”程恩富还指出,从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较长期的一般趋势来看,国有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占全部经济总量的比重看,基本上是处于一种下降趋势。程恩富认为,面对世界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激烈竞争,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、民营企业除了互相竞争之外,还应采取各种联合、合作的态度。例如,在总量上,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不是此长彼消、此消彼长的关系,而应该是共同发展、“国进民也进”的关系,双方都做大做优做强。在产业部门的布局结构和产业链分工协作上,在更适合国有企业的领域以国有企业为主体,在更适合私有企业的产业则以私营企业为主体,能够在竞争性领域生存和发展的国有企业,应该让其做大做强;合理放开对非国有企业的限制,让私有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更多产业领域,对国有企业形成竞争压力,更好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。
版权所有: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(北京)有限公司
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2824号 技术支持:北京信诺诚